早就听说苏州的街巷古朴宁静,苏州的昆曲动人心弦,心中期盼很久了。

今天,终于有了亲身感受的机会,爸爸妈妈要带我去苏州“七里山塘”赏昆曲了!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,欢呼雀跃起来!

傍晚时分,我们来到山塘老街。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石铺成的蜿蜒小道,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屋,一条清澈的小河依着山塘静静地流淌。河畔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,河上三两拱石桥向人们展示着山塘的悠久历史,而淅沥的小雨更为山塘增添了几许灵韵和诗意。山塘宛如一位优雅的少女,她的端庄与清秀让我们深深地陶醉。我们打着伞慢慢地走着,平时的焦躁烦恼都淡去了,只留下丝丝不知名的愉悦。耳畔时不时传来的婉转甜美的苏州话让我们感慨,真是“宁和苏州人吵架,不和江阴人说话”啊!

突然,我听到了若有若无的乐曲声,我竖直了耳朵,呀,是昆曲!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,来到了山塘昆曲馆。这个昆曲馆不大,里面的装饰格局充满了古韵,与山塘街融为一体。楼上楼下都有座,棕红色的椅子和茶几整齐地排放着,戏台在楼下,倒也不小。

我们坐在棕红椅子上,惬意地喝着清香四溢的碧螺春。离开场还有些时候,人们却都早早地来了,如我们一般边品茶边聊天,用的却是各地不同的方言。几个随大人来赏曲的小孩穿梭于桌椅之间,热闹极了。嘴里还迫不及待地喊着“演戏吧,演戏喽”,更有调皮的蹦蹦跳跳地跃上舞台跑到幕后张望着,随即又在大人佯装的呵斥声中嘟着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。

一声悠扬的笙响起,深红色的幕布终于拉开,戏开始了。第一出是《牡丹亭》中的《游园惊梦》。杜丽娘在丫头的搀扶下袅袅婷婷地上台了,一身粉色的戏服,嫩嫩的颜色衬托出深院也关不住的青春朝气,上面绣着一枝怒放的桃花。她头上的发簪“叮当”响着,在灯光下闪闪烁烁。又听一声笙响,杜丽娘轻轻一扬水袖,迈开小碎步,她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:“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…”娇滴滴的声音,似呖呖莺啼,如呢喃燕语,却流露出扰人的春愁,唱到动情处,她的双眼竟泪光闪烁,如水的目光,仿佛在倾诉着不为人知的忧伤,柔柔弱弱中却蕴含着挣脱束缚的勇气和追求爱情的坚定。此时,台下一片寂静,老者不住摇头叹息;孩童也纷纷安静下来,依偎在父母怀里睁着大大的眼睛;几个女孩情不自禁低声唱和,仿佛自己是那杜宅花园里的杜丽娘……

一出演毕,我们还沉浸在《牡丹亭》的袅袅余音中,突然叮叮咣咣一片喧闹,另一出《十五贯》开始了。演娄阿鼠和钟况的竟是两位古稀老人。可他们在台上时而疾走,时而跳跃,时而沉思,时而怒吼,一点都不比小伙子逊色。把娄阿鼠的奸诈贪婪和钟况的正直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,引得观众时而连声喝彩,时而哈哈大笑,时而又是一片掌声雷动。

两出表演结束了,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昆曲馆。夜色中,我们漫步在山塘曾留下无数行人足迹的青石板路上,枕河人家的窗口依稀透出点点灯火,寂静中耳畔还回响着昆曲声……

 

—— 初一(4)班  李依一

 

点评:

    昆曲是我国百戏之祖,小作者娓娓叙述了山塘听曲的过程。场面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,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描摹,戏曲人物跃然纸上。读者在心里为小昆粉叫好的同时,亦已陶醉于昆曲的美丽和魅力之中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(阚金南老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