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群青年,立于三尺讲台。
一次磨炼,催放一树繁花。
初冬寒意渐深,教研热情犹浓。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,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。为落实新课标理念,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,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,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,我校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。
赛,是磨砺,是成长。
比赛是教师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;
比赛是课堂真实改变与深度优化的有效契机。
成长不是最后一次展示,过程中一次次的打磨远比结果的呈现更有意义。一堂好课的呈现,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,需要一次次不放弃的思考和实践上的改进。(曹晗)
自己眼里要有学生,尤其是安静的学生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,训练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(李琴)
一堂好课不仅需要老师准备充分,也需要学生的配合,而这种默契是在平时每一天的课堂中积累起来的。对课堂的管理和把控是我们青年教师的必修课。(陶洁)
备课的时候,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备好课,还要备学生备教法,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。(王月)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在教学过程中,要注意方法的教授,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打好基础。(桂丽)
教师流畅精炼的课堂语言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(陆雪)
(教学感悟节选)
赛,是合作,是共进。
比赛是团队智慧的充分融合;
比赛是教研工作的有力推动。
青年教师不是孤勇者,前行时,有师傅与同伴的一路相随。选题、磨课……学科组、备课组群策群力,确保每位青年教师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赛事。赛后反思、评委点评、组内共研,浓浓的教研氛围,让每位老师都获益良多。
张潇予老师的这堂文言文赏读课在保持语文课特色的基础上,与美术学科进行了灵活有效的糅合。设置了三个有梯度的任务,使学生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学会如何讲好古画背后的故事。
周雨婷老师的课和实际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,用一则天气预报来引入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题,例题选取用心,贴合学生的生活情境。
窦晨曦老师通过“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”的实验,引导学生分析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,学习鉴定食物主要成分的基本方法,同时意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。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,充分体现学生在“做中学”的教学理念。
道德与法治学科组的三位老师围绕课标要求,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;通过情景剧表演、模仿秀视频等多种课堂活动形式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;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等方式,突破难点,突出教学重点。
宋必成老师所授《滔滔千年运河水》一课为原创校本课程,旨在对学生进行乡土史的教学,以穿城而过的千年运河为载体,讲述从古至今勤劳智慧的无锡人民对家乡的建设。宋老师查找了大量资料,从中筛选、加工,呈现出一堂主题新颖、有内容、有情感、有立意的课程。
王晓梅老师利用实验完成了风向、风力大小的教学,既达成了学生知识、能力的提升,也无形中培育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。
都妙老师《蹲踞式起跑》一课中,能够清晰地解释和示范蹲距式起跑的动作要领,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。同时,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,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。
谢阳老师结合了“弘扬大运河文化”这一主题,向集团信息组开了一节研讨课,引导学生学习H5网页的制作,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。本节课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首尾呼应,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,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。
范青老师在集团青年教师会课中教授《植树的牧羊人》,以“非凡”为切入口,以“观非凡之事——察非凡之人——赏非凡之精神”的三级任务驱动,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挖掘文本。同时进行了资料补充,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,课堂内容丰富,是一节有形式、有深度、有实效的优质课。
(课堂点评节选)
赛,是期待,是希望。
教务处孙建生主任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在本次大赛中的表现:课前准备认真,精心设计教学过程;课上精神饱满,教态自然;课堂结构完整,层次清楚;注重问题情境创设,努力激发学生思维;课堂容量饱满,难易得当,呈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。同时也提醒大家,要有上好每一堂家常课的定位与追求,抓住了家常课,真正的高效课堂、理想课堂指日可待。教科室王黎萍主任寄语青年教师:立德树人,加强工作责任心;努力学习,提高专业素养;精心备课,提高课堂有效性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,正是在不断找寻策略、解决不足、弥补遗憾的过程中,我们的专业能力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。

于高山之巅,方见大河奔涌;于群峰之上,更觉长风浩荡。此次基本功大赛不仅是展风采、亮功底的“大舞台”,还是强内功、促成长的“练兵场”。希望青年教师以匠心致初心,以初心致未来,点亮青春光芒,绽放教师风采,在提升专业素养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文稿 | 赵婕 各学科组
拍摄 | 傅忆 陈心仪 李琴
谢阳 马金佚霖
排版 | 陈心仪
审核 | 校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