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语文教师,又是所谓的特级教师,又写了几本书,经常会被问到要读什么书的问题。 
      家长说,推荐几本书给孩子读吧,社区说,大人们要读什么书呢?媒体杂志等也常有一个栏目叫推荐好书。推荐书目真难!
      什么书好,早就有人说了。《红楼梦》好,但道学家、经学家和才子们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,有好有歹。刘墉的小品文好,但台湾的诈骗团伙把他的经典美文当作必修教材。真是太能化美好为丑陋,变神奇为腐朽了。好不好似乎不在书,而在人。   
     读书尤如识人。人生要认识谁,事先可能没法也没必要一一确定。什么人会影响自己只有自己判断和作主,其实是任何人都会影响自己的,大小人物,高低身份等都能走入自己。但关键是要认人识友,就如关键是要读书,读多了,浩瀚的人海里你才知道哪个人对你有什么影响,哪些人会引领你,甚至哪个人会是你的莫逆,哪个人会是你的伴侣。见人多了会长见识,书读多了,就会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。   
      哪本书一定会让你怎样有用,真的是没必然联系,就像哪个人一定成为你的伴侣也没有定律。别信什么五百年一千年的姻缘说法,都是自己的理念在牵引,你喜欢的人,别人不一定钟情。大众情人毕竟少数,普世真理也许并不存在。可我们经常习惯于在别人说好的书目中阅读,似乎从来没有亲自发现过一本好书。
      读书犹如观景。三步之内必有芳草,古往今来,好书无数。看到好景,流连忘返,读到好书,手不释卷。但读书如果不是深入研究,也没有必要反复咀嚼,以至于看破。所以有人提倡,随便看看,不求甚解。我们看一处景致,老是看的话,就看破了,外地人看鼋头渚赞不绝口,无锡人已经熟视无睹了。看景不能看破就如看人生,看破了就会丢梦,就会遁入空门。不如留点遗憾,留点念想。试想想,假如我们每到一处,就看破一处该有多可怕。看书要是每看一本,沉入一本,也不轻松。有的人书读多了,就变成了书痴,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,而是人生识字糊涂始了。
      不管怎样,千万不要还没怎么开始读呢,就想找到一本灵丹妙药般的书,博览方能找到有用,辨别才能知道优劣。如果我们真的要研究儿童,研究儿童教育,最好是把有关儿童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文学艺术作品都涉及一下。一个从事学前教育的青年教师和我交流说,自己读了《理想国》、《爱弥儿》、《美学》、《忏悔录》,等等,儿童观更加开阔了。实际上,这位老师读的书不仅是职业的书、专业的书,更是事业的书了。如果仅从职业或者是专业的角度,读一两本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著作,已经很好了。但如果把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,教科书式的理论著作恐怕还只是过于平面和理性,我们需要有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儿童观。
      只要读,就有收获,只要向上,就能从哪怕不是很好的书里找到滋养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书单,也都应该想着试着给别人推荐一下自己喜欢的书。

作者:赵宪宇